MpHub自媒体仓库打包下载 关于我们

中国企业家该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全球动荡?| 吴晓波激荡讲堂


点击上图▲立即报名

欲认识今日中国,就必须了解其过去。”

——史景迁《追寻现代中国》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最近,特朗普再度挥起关税大棒,搅得全球市场腥风血雨,前路扑朔迷离,未来并不太平。

对此,有经济学家明确表示:“全球贸易秩序将陷入剧烈的动荡周期。”

市场反常带来的影响,往往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层层传导,这种现象在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尤为明显。

从金融市场到实体经济,从企业到个人,都可能受到波及。而作为市场主体,企业家们或将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一个更为动荡的时代之中。

因此,及时识别和应对市场反常,是企业家的一门必修课,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那么,企业家该如何塑造这种超越时空的洞见力?

彼得·德鲁克在《动荡时代的管理》一书中写道:“尽管我们不能预言未来,我们却可以找出那些已经发生并且将会产生重大而又可预知的影响的重要发展。”

换言之,面对一个相对不可预测的环境,我们不妨回到已经发生的历史中寻找思路与解法。

回溯中国现代化180多年的历程,动荡与变革交织才是历史常态,而乱世中的企业家往往展现出超越时代的智慧与韧性,他们的应变方式与历史抉择,在当下仍有深刻借鉴意义。

6月4日—6月10日,“2025吴晓波激荡讲堂”夏季课将在意大利开启,吴老师将带来主题为《中国现代化180年》的2天亲授课程,并将带领企业家们走访意大利多个地标,一起跨界激荡思维,以历史叩问未来。


点击按钮▼立即报名
图片


现代化180年,中国企业界的激荡历程

1840年的珠江口岸,一艘英国战舰的炮火震碎了清王朝的天朝迷梦。这场被称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冲突,无意间叩开了中国现代化的大门。

从此以后,数代中国人一直致力于国家的复兴和社会的进步。

从洋务运动的机器轰鸣,到民国时期的实业救国,从计划经济时代的集体探索,到改革开放的制度创新,直至21世纪全球化时代的崛起突围。

几乎在每一个重大的国运转折点上,都可以看到企业家们活跃的身影,他们的创业过程与民族复兴之路紧密交织,在某些时刻甚至主导过历史的演进。

吴老师说:“在中国百年的变革史上,企业家阶层曾经最早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现代化紧密地结合起来。”

若加以概括,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企业界发生了三波浪潮。

第一波浪潮是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商”与“买办”,代表人物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官员为首的洋务派。


他们高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旗帜,以“官督商办”的形式下场创业,创办了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等近代企业。

这场由上而下、声势浩大的洋务运动,犹如硬币之两面,一面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进程,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企业家,另一面则被认为是一场失败的运动。

吴老师指出,洋务派的悲剧在于他们既想改变祖制,又不敢触碰皇权;既要发展工业,又固守“中体西用”的枷锁。

据吴老师分析,影响中国历代经济的要素有四个——产业、财政、货币、土地;这四件事情同时正向发生,国家就开始兴盛。

而洋务运动只是把农业变成了工业,只改变了产业这一个要素,在其他方面没有进行任何变革,这种“半吊子改革”注定无法突破帝国的“超稳定结构”。

这当中便涉及现代化与现代性的“百年辩题”,吴老师将在激荡讲堂现场为我们具体解读。

第二波浪潮是民国时期民族资本的崛起,即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以后,涌现出一批具有现代企业意识的民族企业家。


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如张謇的大生纱厂、荣氏家族的面粉帝国、范旭东的化工王国、卢作孚的民生轮船,皆以提供消费和工业商品为主。

这一时期的政治环境空前宽松,可谓是中国民间企业家群体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他们中的许多人,用一生证明,商人可以这样改变国家和社会。

吴老师曾评价道:“他们拒绝偏激,专业理性,以量化管理的手段和极大的耐心改造身边的人和事,他们对这个国家充满了热忱和忠贞,有着东方式的、未必切合实际的济世情结。”

在激荡讲堂现场,吴老师亦将为我们详细剖析清末民国的三种企业家类型及经商特征。

第三波是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创新创业浪潮,在“发展是硬道理”“摸着石头过河”等策略的指引下,涌现出三类企业家:

第一类是鲁冠球、禹作敏这样的乡镇企业代表,他们通过“离土不离乡”模式激活村镇经济。

第二类是柳传志、张瑞敏这样的城市改革先锋,他们在承包制和国企改革中探索现代管理。

第三类则是年广久、宗庆后这样的个体经济先锋,他们在政策边缘地带突破个体经营限制。

这一阶段的企业家以“实用主义”突破体制束缚,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实现了重大突破。这一年在中国企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因此被称为“中国企业元年”。

对此,吴老师在《激荡三十年》中写道:“一时间江河入海,民营经济的信心空前高涨。张瑞敏与海尔、柳传志与联想、南存辉与正泰……一大批企业家们闻风而动,开始书写日后的传奇。”

历史纵然激荡,总有人能立于潮头,引领时代,开辟新天地。


当下企业家如何塑造超越时空的洞见力

历史证明,中国企业界的每一次跨越都诞生于动荡与变革之中,而未来真正的“英雄”,将属于那些能在不确定性中重塑规则、定义新赛道的破局者。

此时此刻,我们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这个新周期由三部分构成:

首先是新的经济发展周期。从2024年第四季度起,我国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都发生了诸多变化,它们将深刻影响未来三到五年中国经济的发展。

其次是新的地缘政治周期。谁也无法预料,未来特朗普将对中美关系和全球经济带来怎样的突变性影响,我们不仅要面临极不明朗的国际环境,更面临欧美技术脱钩、装配工厂外移的挑战。

最后是新的技术变革周期。从ChatGPT横空出世起,AI领域的技术进步以“周”的速度在迭代,技术破壁使得企业以往的护城河不再坚固,我们如何在产业链上找准位置,才能跟上日新月异的变化?

当下三个周期叠加,使得我们在面对未来时产生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企业家们一方面受困于过往的增长模型,一方面要寻求产业向全球扩张或者向纵深突围的可能性。


为助力企业家们拨开现实迷雾,“2025吴晓波激荡讲堂”将以企业兴衰为切片,以制度变迁为脉络,带你重新审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成败基因。

在两天的亲授课程中,吴老师将聚焦“中国现代化180年”,从清末洋务运动、民国经济、计划经济一直讲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激荡四十七年”,以及他对中国未来十年的观察与判断。

如美国著名商业史专家理查德·泰德罗所说,“今天的企业家能够从历史中学到的是,过去的企业家是如何将他们的想象力付诸实践,并使之与技术、资金和团队结合,再来推动变革发生的。”

在深入剖析历史挑战与机遇,解码背后经济、社会因素后,企业家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汲取养分,当机遇或者动荡来临时,便能更游刃有余地面对。


社群文化日:意大利“文艺复兴之旅”

吴老师说:“激荡讲堂的目的,是希望和大家一起努力,不断攀登三层楼:物质层面的富足、精神层面的和解、灵魂层面的通透。”

在吴老师看来,“吴晓波激荡讲堂”应该是“一次精神的SPA”。那么,大家自然应该在一个足够美好的地方,全身心地享受这个SPA。

因此,“吴晓波激荡讲堂”的一大特色是:每次课程都将前往一个全新的地方开课,每一次课程都有社群文化日,每年都会有一次海外授课。

此次夏季课,吴老师将开课地定在意大利,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这里承载着丰厚的历史与文化积淀,我们既要仰望头顶的星空,也要充盈内心的花园。

吴老师精心挑选了带队探访的每一个地点,从米兰大教堂的哥特式建筑,到法拉利博物馆的极致工业美学,再到帕尔马探秘美第奇家族的商业遗产……横跨历史、商业、艺术等多个领域,打造一场独特的“文艺复兴之旅”。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前往位于多洛米蒂的阿尔卑斯“珍珠湖”,进行环湖游船和轻徒步体验,到水城威尼斯参访建筑双年展,在发源地欣赏意大利歌剧,为旅途增添一份惬意与从容。

右滑动查看更多

180多年前,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下“睁眼看世界”,今天我们更需要以历史的深度,丈量未来的宽度。

6月4日—6月10日,欢迎你来到“2025吴晓波激荡讲堂”,在这里读懂中国如何从历史的惊涛骇浪中驶来,更看清它将向何处破浪前行。

点击按钮▼立即报名
图片




本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原文链接

MpHub下载Word/Doc 下载PDF 下载Markdown